陇中旱区温室棚面集水和节水灌溉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汤瑛芳  张绪成  杨封科  张朝巍    日期:2016-12-05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黄土高原 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日光温室 集水体系 
描述: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
作者: 王军强  日期:2001-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评价 陕北黄土高原 效益 小流域治理 
描述: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进行了调查,根据项目要求共选择了十一条典型小流域(试区),并按试区治理的特点划分为五种治理模式,系统总结了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治理模式和各条小流域进行了效益评价,并用分层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得到了十一个试区的综合治理资料。这些资料有小流域的基础资料,也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方面的资料,还有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采用半结构式的调查方法,通过与农户座谈,进行开放式提问,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总结了各地近年来出现的水土保持新方法,主要有大垄沟种植法、地膜覆盖、混农林业(椒粮间作、地埂花椒、果粮农间作、粮桐间作等模式)、苹果开发、舍饲养羊、移民搬迁等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和参考资料,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打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方法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五种治理模式和十一个试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林草模式生态效益都比较好,传统农业模式生态效益最差;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次之,林草模式较差,传统农业模式最差,混农林业模式社会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次之,生态农业模式中除了纸坊沟试区社会效益较好之外,泉家沟和韩家沟试区社会效益最差,林草模式社会效益一般,传统农业模式较差,混农林业模式综合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林草模式次之,传统农业模式综合效益最差。 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十一个试区进行分层聚类,在0.5水平之上可划分为三类:泥河沟试区、纸坊沟试区和沆水试区为一类,柳花峪试区单独为一类,其余七个试区为一类。这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泥河沟试区、纸坊沟试区和沆水试区为治理效益较好的试区,柳花峪试区为治理效益较差的试区,其余七个试区治理效益一般。 建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因地制宜采用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治理,从而加快治理速度,减少治理投资,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益。
陕西古代农田水利科学技术初探
作者: 樊志民    日期:2016-12-05 来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夏禹 关中地区 水利科学技术 灌溉工程 水利措施 叔均 诗·小雅 沣水 水利史 小型工程 
描述: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作者: 杜成印  日期:2005-10-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旱作农业 节水灌溉 陕西 
描述:干旱是陕西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天然降水又不充足,而且地区间以及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常常是十年九旱。旱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7%,水浇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9.4%,保灌面积所占比重不大。受水资源的制约,农业生产水平普遍低而不稳,对全省农业产量影响很大,往往是旱区减产全省减产,旱区增产,全省丰收。旱原粮食实现由中产到高产的转变,水是主要矛盾。旱地抓旱作,水地搞节灌,已成为陕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纵观国内外旱作节水的发展趋势,分析陕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总结多年来旱作农业技术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区域特点,将传统旱作技术和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优化、组装、配套,以小麦玉米为参试作物,进行优化筛选,探索具有陕西特点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并对陕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地膜覆盖、麦草盖田和垄沟种植分别可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0.9—3.2%,0.7—1.1%,0.2—1.1%。 2.多项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可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技术密集程度越高,水分利用率越高。以抗旱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基因诱导剂+种子包衣的综合抗旱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3.多途径的培肥地力,配方施肥,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对深层水的利用效率。在旱作区可将1mm降水所能生产的粮食由0.3-0.5公斤提高到1公斤。亩施N6—9公斤,P_2O_5 5—7公斤,K_2O 3公斤,可使旱塬亩产达到200—300公斤。该配比和水平,可达到省肥增产的效果。 4.采用隔沟交替灌溉可控制田间超量灌溉的渗漏损失,节水30—50%而不引起产量下降。 5.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在小麦、玉米上具有抗旱节水,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
陕西水利碑石
作者: 魏田  日期:2016-12-05 来源 :陕西水利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山河堰 修志工作 创修 文管所 红石峡 碑首 石门水 泾惠渠 梅公 重大技术成果 
描述:
陕西洛川旱塬苹果园地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
作者: 曹裕  居玛汗·卡斯木  范鹏  张丽娜  李军    日期:2016-12-05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洛川旱塬 深层土壤 苹果园地 
描述:
陕西白水苹果园土壤元素分布与环境研究
作者: 董红梅  日期:2014-09-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人为富集 土壤剖面 自然富集 元素分布 预测模型 白水苹果园 
描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而土壤元素的丰缺情况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研究土壤元素的组成,不仅能认识土壤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而且对揭示人类活动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对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但多年种植造成果园土壤质量下降已严重威胁到苹果的生产。研究和评价苹果生产基地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环境质量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指导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陕西白水县5年、10年、15年、20年、25年苹果树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土壤(受人类影响较少的草地)和农田(玉米/小麦轮耕地)为对照,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质地、有机质、pH值、碳酸钙、颜色和磁化率)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剖面中常量元素、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垂直分布、迁移富集特征,分析了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法对土壤剖面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环境评价,利用磁化率和色度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快速诊断与预测。 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与认识: (1)土壤以粉砂为主,pH值为7.0-8.3,呈中-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表层高,且自然土壤高于苹果园、农田土壤。碳酸钙含量在剖面中呈中上部低、下部高。磁化率呈低-高-低的变化特点。土壤亮度在古土壤so层位明显低,红度值在S0层位较高。 (2) Cu、Zn、Cr、Ni、As、Pb、Hg、P、S的平均含量和变异系数在不同土壤剖面间差别较大。而其它微量元素如Cd、Mn、Mo、Co、Rb、V的平均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也较小。其中苹果园土壤中的P平均含量>农田土壤>自然土壤,说明P的富集为人为输入为主。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异系数在各土壤剖面间差别不大,但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可能与剖面上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侵蚀有关。 (3)绝大多数元素含量在剖面上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点,与土壤剖面中的L0(耕作层)-So(古土壤)-L1(黄土层)层位基本对应。Cr、Ni、Cu、As、Zn、 Pb、Mn、Mo、Co、V在S0层位的含量最高,成为苹果园土壤中最明显的潜在污染源。Cd、Hg在土壤剖面分布的规律性不强。 (4)有些重金属元素如Cu、Zn、Ni等在土壤剖面中存在多层迁移与富集,不仅与剖面中存在着L0、S0、L1三个不同时期的成壤作用有关,而且与现代人类耕作活动有关。目前,白水苹果园土壤特别是种植年限较长的苹果园土壤表层中,已出现了Cr、Cu、Zn、As、Cd、Pb、V、P、S等的人为富集,这与苹果种植过程中长期大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关。苹果园剖面中部(S0)存在Cr、As、Pb、V等元素的自然富集,是由于So中大量易迁移元素淋溶迁移及黏土矿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作用造成的。Cu、Zn、Ni在有些苹果园剖面的So层位也表现为富集。重金属的迁移深度一般在0.3~0.7m,最大迁移深度小于1.5m。据野外CaCO3白色薄膜分布深度和室内Ca富集系数分析发现白水土壤剖面CaCO3迁移深度也可达1.5m。根据CaCO3迁移的水分存在形式及其与重金属迁移的关系,提出了土壤重金属等微量元素迁移深度主要是受重力水动力控制的新认识。 (5)土壤黏粒与大多数微量元素具有明显正相关,而砂含量、碳酸盐含量与大多数微量元素呈负相关,表明黏粒、砂含量、碳酸盐含量都是影响土壤元素剖面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有机质、pH值、粉砂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剖面中存在明显差异。Pb、Cr、Zn、Ni、As与土壤磁化率、红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亮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磁化率值、色度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以7个剖面的古土壤S0(B层)和L1(C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指标为依据,建立了元素含量回归预测方程。经验证,Pb、Cr、Cu、Ni、Zn、Mn、 As、Ga等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当接近。将回归预测方程应用于表层土壤L0(A层)元素含量预测,为识别表层土壤元素的自然污染与人为污染贡献的大小提供了新途径,并揭示出人为输入主要对Cu、As的富集作用较大。 (6)根据不同年限苹果园土壤表层中P、K、 Ca、Mg、S、Mn、Zn、Cu、Mo、 Pb、Cd、Hg等元素含量变化,建立了这些元素含量与种植年限之间的函数关系,表明这些元素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呈现三次函数分布。 (7)白水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富集现状的评价表明,苹果园土壤还没有达到重金属的最低污染等级。但是,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综合环境质量己处于污染的警界水平。在5年、15年、20年、25年苹果园剖面的So中,Cr、As的自然富集已处于污染警戒线。而Cr在25年苹果园耕作层中的污染指数大于0.7,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Cd的污染指数最高(>0.7),与研究区Cd背景值高有关,为自然富集警戒元素。白水苹果园土壤P与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用磷肥对苹果园土壤中Pb、Cd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Zn、Cu、Cr、Ni,影响最小的是As、Hg元素。通过研究,建立了土壤磁化率、亮度、红度的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土壤中Cr、Pb、Zn、Ni、As的含量,为简捷快速诊断果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提供新方法。
陕西省潼关县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作者: 王爽  日期:2014-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作物 潼关 污染评价 重金属 土壤 
描述:陕西省潼关县作为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矿业活动一直较为频繁。频繁的矿业活动既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本文对潼关县北部农业生产区内农田土壤和主要农作物受Hg、Cd、Pb、Cu、Zn、As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与评价,并对常见的野生优势植物中Hg、Cd、Pb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量,旨在查明潼关县农田土壤和农作物污染现状,并寻找可能的超富集植物,以期能为区域环境治理、农田土壤修复、保证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1)研究区内堆放的矿渣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对比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除了As并未超标以外,Hg、Cd、Pb、Cu、Zn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国家标准,这说明研究区内矿渣的随意堆放有极大的可能会对研究区内土壤、水资源和大气造成污染。 (2)农田土壤样品Hg、Cd、Pb是主要的污染物,其中Hg的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受污农田土壤面积达83.6%,重污染面积达30.6%.从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看,Hg的潜在生态危害最大,Cd的潜在生态危害次之,Pb只有轻微的生态危害。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有55.1%的土壤样品具有中等及更严重的生态危害,有44.9%的土壤样品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总的来说,研究区内农田土壤已经明显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Hg是最主要污染物。 (3)通过对农田土壤样品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可以得出,农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部采矿区向北部农业生产区递减。并且Cd、Hg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Cd、Hg的潜在危害系数空间分布特征、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危害指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源的分布特征之间都有明显相关性,而Pb仅在研究区南部小区域内含量较高。 (4)农作物小麦和玉米都明显受到的Hg、Cd、Pb的污染,小麦中这三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39.1%,39.1%和47.8%,玉米中这三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44.4%,33.3%和33.3%. (5)油料作物油葵和油菜也明显受到了Hg、Cd、Pb的污染油葵样品中这三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60.0%,20.0%,60.0%,油菜样品Hg、Pb的超标率分别为66.7%和100%,油菜样品中Cd未超标. (6)对于农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结果发现,小麦和玉米籽实中Hg含量均与土壤中Hg含量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油葵籽实中Cd含量与土壤中Cd含量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 (7)对于小麦和玉米籽实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实中Hg和Pb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中Hg和Pb含量较高的区域有有一定的重合。 (8)研究区内其它种植较为广泛的农作物的污染状况表明,叶菜类作物受到的污染较严重,调味料类作物样品次之,药用作物样品仅有Hg受到了污染,根茎类作物样品、果菜类作物样品、豆类作物样品、水果样品和油料作物样品基本未受污染。 (9)对于研究区内优势野生植物内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发现,小白酒草对Hg和Cd的富集系数较大,可能成为适宜的修复植物,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陕西省靖边县不同土层含水量与干层差异研究
作者: 赵景波  孙贵贞  顾静  肖军    日期:2016-12-05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黄土含水量 靖边县 土壤干层 沙土含水量 
描述:
饲用型牧草东科“巨谷”改土培肥效应研究
作者: 肖占文  金自学  陈广泉  秦嘉海    日期:2016-12-05 来源 :土壤通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盐土资源 巨谷 改土培肥 
描述: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